中国科大emba2302班文化之旅移动课堂——科学岛-澳门凯发
发布时间:2023-12-19 浏览次数:10
合肥西郊的科学岛,不仅是知名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所在地,更是科创合肥的一张独特名片,因为这里有一个人工受控核聚变装置,被誉为“人造小太阳”。对于中国科大管理学院emba2302班的首场文化游学活动来说,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地方了。我们期待在这里,与中科院的科研人员深度交流,更直观地了解核聚变这一前沿科技领域。
初到此地,班级同学与家属们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园区内参观,内心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幸好有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的林子超博士为大家介绍国外人工受控核聚变的发展历史和我国聚变研究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们了解到,1978年9月20日,等离子体所在风景秀丽的合肥蜀山湖畔正式成立。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该所更是将已停机的苏联托卡马克装置t-7引进国内进行改造。令人骄傲的是,1994年12月,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成功将t-7改造成了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并首次获得等离子体,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拥有超导托卡马克的国家。但科研的脚步从未停止。在ht-7的基础上,等离子体所的科学家们又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升级改造计划——“ht-7u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装置建设”计划。这个计划在2003年10月正式更名为east,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东方超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1年考察等离子体所时,对核聚变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核聚变能研究工作为人类在选择未来能源方面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核聚变研究的重视与期待。之后,同学们近距离参观了east装置,并听取了相关介绍。east不仅是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其独特的非圆截面等离子体位形更有助于改善等离子体的约束状况。east的成功建设意味着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这种类型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之一,也标志着我国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沿。
在参观的最后阶段,班级同学与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的张洪明博士详细介绍了east装置目前取得的重大进展,并分享了基于east实验平台发展的超导磁体、低温系统、特种钨金属材料和先进等离子体诊断手段等关键技术。同学们与科研人员就当前聚变堆建设所需要的关键技术、未来聚变研究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